当前位置:首页->政务公开->政府信息公开->政策->政府文件

馆陶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《馆陶县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发展壮大贫困村经济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的通知

【信息时间:2017-09-22   发布机构:系统管理员 】

 各乡(镇)人民政府,县政府有关部门,经济开发区管委会:

现将《馆陶县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发展壮大贫困村经济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现印发给你们,认真贯彻执行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馆陶县人民政府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7920  

 

馆陶县关于实施

精准扶贫发展壮大贫困村经济的

 实施意见(试行)

 

 

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、河北省人民政府《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》(冀发〔201527号)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《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》(冀政办发〔201621号)等文件精神,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支撑作用,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,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有效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问题,增强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动和保障能力,结合我县实际,制定本实施意见。

一、基本原则

(一)自愿原则。按照政府主导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实施扶贫项目,贫困村根据实际情况自愿参与。

(二)增收原则。引导贫困村选择最佳产业效益路径,利用好产业扶持资金,实现效益最大化,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。

(三)扶持到村原则。强化扶贫瞄准机制,只用于扶持贫困村,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。

二、扶持范围和条件

全县61个贫困村。优先选择村级组织健全、致富带头能力强、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强烈意愿、村级财务管理规范、村集体有一定产业或资源优势、容易形成产业链条和有村集体土地的村,并兼顾经济基础薄弱、集体收入较少的村。

三、产业项目选择

贫困村扶贫项目必须符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布局,适合本村实际情况。项目的选择要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,大力发展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家庭手工业、电商、光伏和乡村旅游业等,着力推动“扶贫微工厂”建设。

(一)坚持主导与特色相结合。围绕所在区域已形成并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优势主导产业,因地制宜注重“一乡一业”、“一村一品”的特色确定产业发展重点,也可以根据自身产业基础、资源禀赋条件,选择发展前景好、综合效益高的特色产业。

(二)坚持资金与效益相结合。注重培育投资少、见效快的产业项目,如家庭手工业、设施蔬菜、光伏等收益较快的产业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
(三)坚持种养与市场相结合。在引导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同时,因地因村制宜,大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、合作社采取订单收购、定点加工等模式,发展农产品流通、加工、电商等适应市场的产业,做到种养得出、销售得了、贫困户收益、企业发展。

在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过程中,宜从投资周期短、见效快、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入手,选择25个产业作为突破口,先从基础条件好、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做起。

四、经营模式

(一)村集体自营型。按照全县产业规划布局,有自营能力的贫困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经济效益好、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,可由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安排,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。

(二)企业带动型。推行“企业(股份经济合作组织)+贫困村”产业精准扶贫模式。以“产业”为主导,企业和贫困村共同投资建设,由合作企业进行经营,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形成资产所占股份,要折股量化给贫困村,贫困村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必须在本县区域内有经营场所或加工基地。

五、资金投资规模

贫困村产业项目使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额度,根据贫困村选择的产业及发展前景和规模确定,原则上村集体年收益达到3-5万元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  六、申报程序

(一)贫困村、驻村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召开村民代表会议,民主议事表决确定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方案、实施计划等。

(二)贫困村申请。

(三)乡镇政府审核。

(四)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备案编制计划。

(五)乡镇政府按照县政府批复的方案组织贫困村实施。

 、产业项目管理

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,统筹协调各项工作;乡镇作为产业项目的实施主体,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。

八、收益分配原则

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,实行村财乡(镇)管,以效益为导向,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。村集体产业扶贫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原则上大部分用于贫困户。优先用于无劳动能力、劳动能力弱、无固定生产性收入、已脱贫但收入仍不稳定的贫困户,其次用于村内贫困户因学、因病、因灾等临时救助。也可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类(指村内道路、电、饮水及农田水利工程、村级活动场所等)支出。不得用于村内非贫困群体;不得用于解决村干部报酬、村级办公经费、村级债务偿还等支出。

九、 附则

本实施意见由县财政局、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,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到2020920日止。